“气候环境变化是过敏发病添加的推手,气温升高导致花粉季延长,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导致霉菌过敏添加。8月下旬到9月初是哮喘的集中产生期,而气候环境的变化让部分患者自7月下旬发病,至霜降才缓解。”
我国医生协会变态反应医生分会名誉会长尹佳在第十届我国过敏防治周会议上表示,在防备层面应削减洗涤剂运用以保护皮肤屏障,防止接触已知过敏原;在医治方面推荐特异性脱敏医治,可有效防备和减轻哮喘产生。
吸入性过敏原主要包含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其间尘螨过敏需坚持环境枯燥通风并削减布艺制品运用,花粉过敏者外出需做好防护并提早用药防备,霉菌过敏则要操控室内湿度。
坚持室内枯燥、通风,室内、阳台不要养花。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含鸡蛋、牛奶、大豆、花生、坚果、小麦、荞麦等,过敏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避食相关食物。
“过敏性疾病患者在明确过敏原后,经过生活方式的改变仍未防止过敏,就能够采取脱敏医治。”我国医生协会变态反应医生分会会长支玉香介绍,现在口服、鼻喷抗组胺类药物及生物制剂的医治都归于对症医治。
能够快速减轻眼痒、鼻塞等过敏症状;而皮下、舌下为期三年左右的脱敏医治是对因医治,不仅能对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建立起长时间免疫耐受的机制,还能改变过敏性疾病的天然进程,防备哮喘的产生和新过敏原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