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介绍,予高流量氧疗后呼吸困难缓解不显着,考虑患儿病况危重,改成无创的呼吸机支持,并加用“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甲泼尼龙”抗炎平喘、雾化、整理呼吸道等处理。4天后脱离呼吸机并逐渐改为高流量氧疗、吸氧等,住院10天后恢复出院。
小知识:什么是毛细支气管炎?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以毛细支气管(那些比头发丝还要细微的支气管)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小婴儿。小于6月龄和高危婴儿有较高的病死率。
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他有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少量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病毒后,细微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及黏液排泄增多,导致管腔堵塞,就像道路被堵塞相同,使得空气难以顺畅流转。这时,小宝宝就会有咳嗽、喘息,乃至呼吸困难、缺氧等体现。
那么毛细支气管炎有什么临床体现呢?
医师介绍,毛细支气管炎一开始便是鼻塞、流涕、咳嗽、低至中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具有较高迷惑性。但随着病程的发展,1~2天后病况敏捷发展呈现阵发性咳嗽,发作喘息为其特点,病况以喘憋发生后的2~3天较严峻,喘息发作时呼吸显着增快,可达60—80次/分以上,并伴有呼气延伸和呼气性喘鸣。
重症患儿显着体现出鼻翼摇动和“三凹征”,脸色苍白,口周发青,或呈现紫绀,患儿常烦躁不安,嗟叹不止;病况更重的患儿可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但大部分病例医治后均可缓解,不过约34%~50%患儿日后会继发气道高反响性疾病。
面对毛细支气管炎,家长应该怎么做?
1.数宝宝的呼吸次数。在宝宝安静、没有鼻塞、不发烧的状态下数小肚子的起伏,一同一伏算1次,最好记完整的1分钟进行评估。
2.观察宝宝有没有鼻扇、三凹征等体现。吸气时呈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洼陷。
3.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吃奶量
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如果呼吸1分钟大于50次,呈现鼻翼摇动、三凹征、口唇发青或紫绀、频频呕吐、烦躁、易激惹、喂养量下降一半以上,小便量削减,需要当即就医。
如何医治毛细支气管炎?
1.详尽观察并随时评估病况改变状况。
2.确保呼吸道通畅、呼吸支持。医师会根据宝宝的病况状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法,如低流量吸氧、高流量氧疗,乃至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由于此类宝宝的气道黏液排泄较多,宝宝又没有满足的力量将其咳嗽排出,此时就需要进行雾化祛痰、吸痰整理呼吸道等帮助宝宝将痰液排出。
3.药物医治。医师会根据病况给小宝宝开一些药物,帮助他消除炎症、缓解症状。免疫球蛋白、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辅助宝宝打败那些感染的“病毒”。